欢迎访问杭州西山行户外俱乐部
客服热线: -

杭州西山行户外俱乐部

心有山水不造作 静而不争远是非 且停且忘且随风

景宁家地旅游—远山深处的甜蜜乐土 [复制链接]

183****7427 13915 1
183****7427
话题: 65
回复: 65
楼主

生活之中,不会有永远的阴霾。连日多雨的天气后必定会有个晴朗的艳阳天。一扫空前的阴霾,还你一片世界的清明。一辆短途汽车开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便是我与家地乡的路程,有家的地方便是家地,是最温暖的守候和心灵的归处。

家地乡,位于景宁南部。清属四都,民国20年,属张坑乡,归第五区,改革开放后,称芎岱乡。1984年改现名。香榧跟毛竹是特色产业。家地乡文化底蕴深厚,有流传至今的花鼓戏跟木偶戏。后因村干部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温和的气候因势利导发展了养蜜蜂主导的产业,家地因此也成为了蜂蜜之乡。

我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一路上变化无常。17块的票价在经过一段曲折蜿蜒的山路后带我来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整个村子沿着河道两岸一字排开,河道很宽也很平坦。我站在村口溪边的围栏上,听着脚边淙淙流淌着的溪水。远处的天很蓝,碧空万里。阳光照过来,几许暖意。远处的蓝天上飘着一朵洁白无暇的白云,笼罩在山顶上,朦朦胧胧的。

村口有一颗很大的人形木雕,未经雕琢,形似一个年迈的老者守望在村口等待着归家的人一样。阳光落在屋顶上。还是清早,落在屋顶上被挡了大半的光线。被房屋遮住的地方是阴霾,另一半是光明。似乎也像人的一生,一半光明,一半黑暗。但是你要相信,阴霾永远不会太久,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照亮了整个大地。

路边长满青苔的小路上去便是基督教堂。教堂顶上的1995跟腐朽的木门旁边的五星红旗分为的明显。红旗红的鲜艳,仿佛被鲜血染红一般。

比较有特色的是入村口六角蜂巢,蜂巢之上立着一只俏皮可爱的小蜜蜂。几个蜂巢里面堆叠的是大小不一的木桩有些已经发霉腐朽。沿着大马路一直往前走,你会发现这里的房子清一色都是黄色的外衣,跟那种老黄泥房子不一样。它的表面很平整,很素雅。有些许配上的是六角蜂窝造型做装饰。

仔细认真观摩你会发现整个房子在配上蜂窝造型的隔窗,饰物。你是否会发现这个好像就是一个大型的蜂窝的感觉。是村民 主手打造的蜂蜜之乡,所以蜂窝元素在这里也融入在了房子的构造之中。简单,朴素,原始。就像原味的东西一样,也代表着毫无添加的纯天然的蜂蜜。这也是村民们想给游客带来的。不管是对于家地乡的直观感受,还是对于蜂蜜的品尝感受。你不得不敬佩他们的良苦用心。

往前走,便是一个两层檐顶的六角凉亭,亭子旁侧有条路可以通往溪边。我沿着岸边一直走,看着溪里的水从上一级经过一个缓坡流下来,就像一串串白色的珠子一样闪闪发着光,最后聚齐在一起变成一朵朵白色的浪花,慢慢的变成平白无澜的溪水。

村子之中有很多小径,小径通往各处人家。家家户户还保持着70-80年代的木质结构的那种老房子。因年代久远已经看不出来木桩原本的颜色,略显陈旧和沧桑。门口石头堆叠而成的矮墙上种满了各种鲜花。沿着马路向前走,走到一个很长很长的连排房子面前,房子旁侧硬生生的又被分出一条溪流枝干。房子底下是清一色的青灰色的石块隔窗由小巧的六边形组成,配以黑色木质围栏非常古朴,也很有特点。将蜂窝元素显示的淋漓尽致。

这里有条小路通往溪边,我从小是溪边长大的,看到溪,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总是想亲近一番。我沿着溪中的石板路慢悠悠的往前走。

踩在平整的石块上,迎着温暖的阳光。阳光刺眼的仿佛睁不开眼睛。溪水在这个位置被分为两段。左边的溪水仿佛是静置的,平静无澜的溪水,溪里绿的可爱的青苔反而给他增添了几分色彩。阳光落在溪里,照着整个湖面很明亮,远处一座大桥连着着对岸。我站在中间,迎着阳光,给它留下了一个唯美的剪影。

从这里走到对岸便是水电站。电站旁边有颗很大的柳树,树叶虽然依旧翠绿,但是地上已经堆了一层的落叶,毕竟秋天真的来了。我站在树下,树的影子还有我的影子仿佛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画面。

水从电站里倾泻而下,仿佛像一个挣脱了枷锁的囚徒,又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从上个坡落下来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激起千层浪,浩浩汤汤的往前奔赴而去。

沿着水电站那条路一直往前走,那座大桥也离我越来越近。整个桥身很长,从这头延伸到另外一端,牵引着两岸的住房。心形的桥洞底下堆满了些许大石块,夹杂着一些荒芜的秋草。底下的水已经几近干涸。

桥头边的小院里,枯黄的梧桐树叶落满地,厚厚的铺上了一层。落在石桌石凳上,落在地上。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空隙的地方。落叶占满了地面,我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久没有人来打扫过,你似乎找不到地方落脚。我站在枯败的落叶当中,捡起一片落叶。背着光,我只看到了我的影子和树的影子落在一片金黄之中。芳华一世,终究也有褪去韶华的时候,最后化作春泥,与大地融为一体。这便是叶子的一生。

余生很长,也很短只愿在那芳华的年纪开的灿烂。抬头望天。天很蓝,从深蓝渐变成浅蓝,像大海,一望无垠,又蓝的深邃。越是靠近山的地方越是泛着点点的白光。我头顶上的梧桐树萧索的枝干上,金黄色的叶子依然在迎风招展。那点纯净的天空蓝配上热烈的金黄,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秋天也像是夕阳一样,在即将沉入海面的时候才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就像这抹金黄的落叶为秋做了一个很好的代言。

我顺着桥头走向桥的末端,在往下走过去便是健身广场。广场两侧种满了绿植,中间有个小小的水塘,沿着水塘上的大石块一脚一个的踩过去便到了一个弧形的廊桥前面,廊桥沿着转了个半圆,半圆里有个小小的造景,是个小池塘。池塘的水很清,清澈见底,塘里游着几尾锦鲤,水池中间用乱石跟杂草堆砌而成。

右边的房子上用油菜画了一副秀丽的山水画,还有蜂箱和养蜂人,非常恬静安逸。两个低矮的墙上放满了蜂箱,间隔着排列着。箱子上还俏皮可爱的画上了卡通图案。

从这里走过去,过了一座小桥,便是几许人家。我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里穿行,有一条小巷叫花港,那条巷子里家家户户门前种满了鲜花,在这个萧索的秋季开的正是灿烂。有条小路上行,我沿着一直走,路道有点窄,地面上满是青苔,我沿着往上走,有条石板路通往一处人家。

一个上了年纪的阿婆坐在门口的木凳子上,低着头在缝补着围裙。我跟阿婆聊了几句。才发现阿婆一个人住,言语中透露着几分孤独。我跟阿婆聊了一会,参观了下她的家。阿婆的家很简陋。木结构的土房子透露着深深的年代感,房子正中央的毛主 席画像仿佛把我带回了,80-90年代。那个年代真好,我现在也很怀念,怀念那个什么都没有的年代,那些记忆里最深刻的童年。时代发展后,很多东西都变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味道。阿婆很热情,留我喝了一杯茶,她告诉我,原本村子里也有很多年轻人,后来长大了都往外面跑,渐渐的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下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渐渐的就冷清了许多。

村中的老人总是期盼着在外的子女早日归家,年轻人总想着去大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变成了多少逢年过节的守候。一向都是聚少离多,一年只盼望着一次能够见面的机会。成长也大概是这样,慢慢长大,慢慢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努力拼搏,没有多余的时间抱怨和休息,被生活被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一回头,在发现,岁月已经慢慢走远,两鬓已经爬满了白发。我们承受着成长所带来的青春里的疼痛和撕裂中的孤独,慢慢的学会独立隐忍,等待着破茧成蝶的一天。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